在当今社会,医疗行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,其廉洁从医、反腐倡廉的实践不仅关乎患者切身利益,更直接影响到社会信任与国家形象,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领域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,各医疗机构积极响应,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反腐自查自纠工作,本文将以某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,详细阐述其反腐自查自纠的实践过程、主要成果及未来展望,旨在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。
一、背景与意义
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,医疗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诱惑,药品回扣、医疗器械采购中的暗箱操作、医疗服务中的“红包”现象等腐败问题,不仅侵蚀了医疗行业的肌体,更严重损害了医患关系,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,开展医院反腐自查自纠工作,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行动,更是维护医疗行业形象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二、自查自纠工作实施过程
1. 成立专项工作组,明确职责分工
为确保反腐自查自纠工作的有效开展,该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反腐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,下设多个专项小组,包括财务审计组、药品耗材采购组、医疗服务行为监督组等,明确各组职责,形成上下联动、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。
2. 制定详细方案,细化工作步骤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省、市相关文件精神,结合医院实际情况,制定了《某市第一人民医院反腐自查自纠工作实施方案》,明确了自查内容、方法、时间表及责任主体,方案强调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,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、有据可查。
3. 广泛宣传动员,营造良好氛围
通过医院内网、公告栏、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,广泛宣传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增强全体员工的廉洁从医意识,开展“廉洁从医”主题教育活动,邀请纪检监察机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,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。
4. 深入开展自查自纠,严格问题整改
财务审计:对医院近三年的财务账目进行全面审计,重点检查大额资金流向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是否存在账外账等问题。
药品耗材采购:对所有药品和耗材的采购流程进行“回头看”,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、利益输送等问题,对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和筛选。
医疗服务行为: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、匿名举报信箱等方式,收集医疗服务中可能存在的“红包”、回扣等腐败行为线索,对涉事人员进行严肃处理。
干部任用:对近五年来的干部任用情况进行“过筛子”,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。
三、主要成果与经验总结
1. 成效显著,问题整改到位
经过近半年的努力,该院共发现并整改了12项潜在风险点,其中涉及财务审计4项、药品耗材采购3项、医疗服务行为3项、干部任用2项,对涉及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、行政处分乃至党纪处分,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。
2. 制度建设加强,长效机制形成
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,该院进一步完善了《财务管理制度》、《药品耗材采购管理办法》、《医疗服务行为规范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,建立了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,设立了专门的纪检监察办公室,负责日常监督和定期巡查,确保反腐工作常态化、制度化。
3. 文化建设深化,廉洁氛围浓厚
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,该院形成了“以廉为荣、以贪为耻”的良好风尚,医务人员自觉抵制不正之风,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显著提升,医院还设立了“廉洁基金”,用于奖励在反腐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科室。
四、未来展望与建议
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,该院将继续深化反腐自查自纠工作:
加强信息化建设: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提高反腐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。
深化医德医风建设:将廉洁教育融入日常培训体系,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,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。
完善监督体系:建立多渠道、多层次的监督网络,鼓励患者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腐格局。
推进信息公开透明:进一步加大医院财务、药品耗材采购等信息的公开力度,接受社会监督,增强公信力。
建立激励机制:对在反腐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科室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,激发全院职工参与反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医院反腐自查自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全院上下共同努力、持之以恒,只有不断健全制度、完善监督、深化教育、形成合力,才能构建起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,守护好医疗行业的圣洁与尊严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